English

何不普及翻译片字幕版

2000-08-10 来源:光明日报 单三娅 我有话说

多年来,中国人习惯于看经过配音处理的译制片,结果是片中的老外说外国话倒觉得别扭了,说中国话似乎才合情合理。这大概应归功于译制片厂,他们颇费研究,制作巧妙,不仅每句话的汉字发音都配得与外语口型基本相符,就连配音演员的声音也那么有“洋味儿”,听上去看上去都那么贴切自然,天衣无缝。可是也不尽然。我的一个酷爱电影的同事,还是小学生的她,在家乡的场院上看一部外国电影时,就发出了“他们说中国话怎么却不写中国字”的疑问。

配音译制片为人们提供了欣赏方便,有它存在的历史合理性。然而当中国已经对世界敞开了大门,当我们面对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和互联网的冲击时,再来看配音译制片,我们有理由怀疑它是否依然利大于弊。

首先,译制片看得越来越多,片中角色说话风格的类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最受观众欢迎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为例,乔榛淳厚的嗓音可以为所有正面中老年男性配音,丁建华的娇声柔语适用于任何中青年女性,结果是千人一腔的说话方式抹杀了人物的个性。过去,观众并不细究它的合理性,反而觉得熟悉的声音有亲切感。然而,在对艺术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听着《叶塞尼亚》中风流倜傥的奥斯瓦尔德、《真实的谎言》中施瓦辛格扮演的大汉、《角斗士》中从将军被贬为奴隶的马克西莫斯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操着同一腔调说话时,人们着实渴望领略那些著名演员自身的声音魅力。此外,为了与中文口形相对,译者要挖空心思找到相应口形的中文字,这使人怀疑是否总有那么确切的字眼儿可供选择。笔者就曾在看过同一部电影的配音与字幕的不同版本后,发现有些对话的微妙之意在配音时被强行扭曲了。

最后,也许并不重要然而又极其重要的一点是,电影配音不利于人们学习外语。在今天,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我国国民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我国并不是不重视课堂上的外语教学,但却没有为学习者造成更多的语言环境。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看原文电影是学习外语的一个极好途径。如果字幕版译制电影能给国人造成一个既娱乐又学习语言的环境,岂不是件利国利民、一举双得的好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